- 2020 年 12 月 4 日
- By guaiwuhechengdashi
每當你做出一個決定時,就改變了未來。
第三條:順其自然
不要輕言說不——一切順其自然。
第四條:珍視現有
每起一個念頭,就是播下了一粒種子。
第五條:放手得失
盡情享受人生之旅。
第六條:活出自己
你一定有存在的理由。
第七條:發揮潛能
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——事事皆有可能。
從小培養靈性觀念的孩童,長大後將瞭解有關宇宙運作這般基本的問題:他們會領悟出內心及外在的創造力來源;出能夠學習不做批判、學着保持誠實及熱愛真理——這些均是待人處事最寶貴的技巧;他們也不會對人生的意義充滿無力、恐懼及焦慮的感覺——這正是使大多數成年人內心枯槁的暗瘡。
給與孩童精神面的滋養是最有深度的養育之道。切勿用嚴格、缺乏彈性的方式將原則加諸於孩子身上,強迫他們要乖乖聽話。千萬不可用說教或嚴厲訓誡的方式表達七大精神法則,而應像訴說個人人生般自然的傳遞信念讓身教重於言教。
每一個孩童皆有自己屬靈的生命力。這是因爲孩子童與生俱來均有無限創造力及屬靈的悟性,但是並非每一位孩童都知道這個事實,靈性必須經過滋養、培育及鼓勵,果能如此
。孩童天真的心靈就會生長茁壯,方能經得起物質世界的橫逆。
疏於培養靈性,對無限的創造力空間沒有影響,但願卻會嚴重損及一個人一生的機運;與上帝爲伴,使我們成爲宇宙的孩子,反之,你我皆是在宇宙中載浮沉的孤兒。
試舉一例,七大精神法則指出:你是爲了某一原因而來到人世。而孩童降臨人世的原因,可以用以下簡單的日常用語道出:
? 我如何讓今天過得與以往不同?
? 神醫小狂妃 我發現了自己具有哪些才能?
? 我曾經得到什麼美妙的經驗或禮物,讓我感到自己與衆不同?
? 我曾經做過哪些事。讓別人感到與衆不同?
以上均是爲何我會來到人世這一基本問題的另類簡單問法。我們幼時皆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,只不過父母及師長並未真正的給予解答,而我們也就不再繼續追問下去。沒有學會用簡單方式探索人生意義的孩子,有朝一日必須設法在更艱難的環境下,尋求此生的宗旨。通常我們會延至十八、九歲或二十歲纔開始探求生命的意義;有時候很不幸的。還會延到人生髮展最動盪階段的中年期纔開步,這是因爲一般人在青春期的後期,思想叛逆且情緒波濤起伏;到了中年期則由於死亡的意識不斷升高,因此往往會對人生的意義感到困惑。學生時期的我們,內心經常與偉大的宗教導師及哲人觀念交戰,總是捲入生存是否有意義這類話題的爭辯中。
然而,若從三、四歲起就開始讓孩子瞭解你是爲了某一原因而降臨世間的觀念。就能夠使他們的未來改觀。這樣的孩子會了解探索的意義,當然也就不會將探求人生意義的課題往後挪,要一直等到內心已紛擾到極點時,纔不得不着手進行。我此生爲何而來不是令人驚懼的疑惑,反而應該是一個人所能展開最愉悅的探索。如果我們也能以此態度教導孩子,就是幫了孩子一個大忙。孩童單隻要致力探求其中一個法則,就會比仍將神或上帝永遠鎖在抽象世界的無數成年人,更有能力過精神富足的生活。
真正的心靈成長總是以奇妙的方式改變一個人;它使人頓悟,也仍能讓人保有純真。我們往往藉着佯裝更善於看透人生,而迫切的想要遠離童年。如此一來,雖然使我們變得熟諳人生規則、懂得規避懲罰、善於表現及不輕易暴露缺陷——我們摧毀了本身的純真,也損害子女純真無邪的天性!
在上帝的眼中,人人皆是純真無瑕。而純真的人沒有所謂應受懲罰或遭天譴的事,每一日都是煥然一新,充滿了愉悅與驚奇。孩童及成人的純真之間只有一項差異:後者是經過領悟後的純真——這正是我們在灌輸給下一代觀念的同時,又能保有以真理爲基礎,擁有的純粹、清新及純樸的特質。
從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你就是他的心靈導師。若你建立一個信任、開放、不做批判及歡喜接受的環境,孩子也會在經驗後,加以吸收成爲他的心靈特質。
我們所期望的理想父母,對子女應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愛,但在你我所處的社會中,孩子卻面對家庭內外太多缺乏愛的環境。不用擔心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愛勝任心靈導師,只要把靈脩當做一種生活的技巧。
手機閱讀:
發表書評: 第386章
「這是之前在翰林城的地下交易場時,那裡的老者給我的!」墨九狸說道。
「原來如此,九狸這紫令你收好,一定會有用處的!在外面用這墨令就可以了!」墨辰雨沒有多說,直接道。
墨九狸看到舅舅不想多說的樣子,也就沒有多問,點點頭,心念一動收起了紫令,也把墨辰雨給的墨令收了起來……
臨行前,墨九狸免不了又給舅舅一家三口,做了一頓美味!吃完后,墨辰雨和鄭雪嫻又是拉著墨九狸一頓的叮囑,然後告訴了墨九狸離開墨族的通道,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墨九狸的小院……
對於舅舅一家翻來覆去的叮嚀,讓墨九狸和寶寶都有一種很暖的感覺……
「娘親,我們走嗎?」寶寶眨著眼睛看著墨九狸問道。
「當然了,不然明早舅舅他們再來送,估計到晚上我們也走不掉!」墨九狸笑著道。
拿出紙筆,留下一封書信之後,墨九狸帶著寶寶,順著墨辰雨告訴她們的墨族通道,離開了墨族……
墨竹城外
沉香和忘川已經早早的等候多時了,直接天色微亮,才看到從他們後面走來的墨九狸母女……
「主子,寶寶!」
「九狸……」
兩人見到墨九狸和寶寶,立即上前說道。
「香叔叔,川叔叔,你們真的在這裡哦!」寶寶看到兩人也開心的說道。
沉香抱起寶寶道:「寶寶,你有沒有想我,你都不知道香叔叔多想你的!」
「寶寶當然想你們啦,娘親還以為你們在那個秘境裡面呢!」寶寶甜甜的說道。
「好了,我們邊走邊說……」墨九狸看著兩人道。
於是四人便齊齊上路,目標浩天城……
墨族
翌日,墨辰雨一家三口早早的來給墨九狸送行,誰知道來了才發現,墨九狸和寶寶已經走了!讓三人頓時失望不已,心裡又是擔心,又是無奈……
不過想想,九狸也是怕他們來送,又要墨跡一天過去,才會選擇連夜離開的,雖然有些捨不得,也沒有辦法了,為了墨九狸和寶寶的安全,他們也不敢派墨族人跟著,免得暴露她們的身份……
三人便回去各忙各的了……
帝琛和白晴兒決定明天啟程離開墨族,帝琛被墨伍等人拉去敘舊,便讓白晴兒隨便在墨族內逛逛,派了兩個丫鬟伺候著……
「小小姐走了,感覺好冷清啊!」
「是啊,小小姐長得可愛機靈,墨族的長老們都喜歡的不得了!連二長老都很喜歡小小姐呢!」
白晴兒跟著兩個丫鬟來到墨族的花園時,聽到兩個修剪花園的丫鬟議論著……
「她們說的小小姐,就是你們族長外甥女的女兒嗎?」白晴兒問著身後的丫鬟道。
「是的,白小姐!」丫鬟如實回道,她們都知道這位白小姐是老祖宗朋友的弟子,自然是不敢怠慢的!
「那你們那位表小姐叫什麼名字?」白晴兒忽然問道。
「我們表小姐叫做墨九狸!」丫鬟覺得墨九狸的名字,也沒什麼不能說的,於是如實說道。 如果一個4歲的孩子堅持要媽媽幫他買某個昂貴的玩具,而媽媽本月的玩具預算已經到極限,決定不買。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,拖着媽媽的手不肯離開玩具貨架。
這是很常見的讓父母們抓狂的情景。“這時候聆聽什麼的根本不管用!還是哭!”“道理跟他講了很多遍,聽不進!”咋辦?這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什麼也不做,只是單純地接納孩子這種情緒的爆發。
什麼是真正的“接納”?“是不是就是‘讓他哭’?不會慣壞孩子嗎?孩子以後是不是就會認爲這樣發脾氣是正常的?那會不會讓他變成情緒化的孩子?”父母們心裏冒出一千零一個問號。
“接納”不在於行而在於心。此時,接納是心裏流淌出來的這樣的話:“我明白,在這種情況下,你現在有這樣的情緒是自然的,是合理的。我雖然沒有辦法滿足你的需求,但我尊重你表達情緒的權利,我也願意陪伴你宣泄自己的情緒。” 想着這些的時候,也許你的心會柔軟起來,拉着孩子的手也會柔軟起來,你會慢慢蹲下來,關切地注視着孩子的淚眼;也許你會想要抱抱孩子,儘管他掙扎着不想讓你抱,但你毫不在意,只是想把心中的關切和愛傳遞給孩子。也許慢慢的,哭累了,孩子也讓你抱了,於是就靜靜地躺在你的肩頭,讓你抱着離開。
而“不接納”則可能伴隨這樣的心理活動:“哭吧,看你哭到什麼時候,哭得再厲害也不給你買!這是規矩!”或者是“這孩子怎麼還在哭,一點小事兒,有什麼好哭這麼久的?煩死了!”“哭這麼厲害,我到底買還是不買,買了這以後就被他這招給拿住了,怎麼得了?不買這全店人都看着呢!”
想着這些的時候,你的身體和手都是硬邦邦的。你的表情也是僵住的,你和孩子僵持着,或者狠狠用力把他抱離現場。孩子掙扎着,哭鬧着;你的心也許是煩亂的。 九界仙尊 也許是堅硬的。也許回到家,孩子和你還爲這件事各自不痛快,你也許會覺得,跟孩子的距離,又遠了一步。
同樣是最後並沒有買這樣玩具,但兩種心態卻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親子關係結果。“接納”的心態帶來的是愛的能量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流動,不管客觀條件怎樣,父母和孩子最終心是鏈接在一起的,是互相陪伴的。而“不接納”的心態帶來了是彼此的緊張對立,彼此的隔絕疏遠。以上述“接納”的方式對待孩子激烈情緒。真的會養育出一個“情緒化”“壞脾氣”的孩子嗎?
孩子之所以變成“情緒化”的孩子,並不是因爲父母們常常“接納”他們的情緒,而恰恰是因爲父母們常常“不接納”他們的情緒。因爲“不接納”,某些父母自己開始發飆,於是孩子習得了父母的這種情緒處理方式;而另一些父母用“冷處理”對待。則逼迫孩子企圖用更激烈的情緒去喚起父母的注意,或者喚起無果後,孩子將這股情緒能量轉化爲對其他更弱小的事物的攻擊。
而“接納孩子情緒”則讓孩子感覺到理解和溫暖,感覺到父母跟自己並不對立,世界上沒有那麼多需要攻擊的敵對方,他又爲什麼需要採取更激烈的方式呢?
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,如果父母把握好了。對孩子受益一生,如果沒有把握好,可能會害了孩子。
其實,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,每個人都有叛逆的傾向
。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,它也不過是暫時的。而且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,纔會慢慢成熟,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。
一篇題爲《少年》的文章,講的是一個剛滿十七歲的孩子雖還是稚氣滿臉,但壯碩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。母親只及他肩頭的高度。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。叛逆,已經成爲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。終於有一天,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,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。
少年說:我已經長大,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,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。我需要尋找自我……
父親嘆了口氣:你打算怎麼尋找呢?
“一個行囊,一個指南針。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,去尋找自己的座標……”
“那你去吧,孩子。我和你媽媽在這裏等你的好消息。”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。少年從此離家。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。
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。在那裏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。當然,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。
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,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裏一樣,很快就滲透沒了。看着日漸乾癟的錢包,少年想到了放棄,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,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裏。
城市很華麗,但少年很難找到她的入口。他的成長與這個城市的喧鬧無關。爲了生存,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,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。勞累一天,只爲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——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,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,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。
春去秋來,一年很快要過去了。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,在大公司做過保安,在酒店做過門童,在夜市裏做過擺攤的小販……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。少年的心也隨着日出日落,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。
終於,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,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。電話那端,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……
父親說,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。
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剎那,少年淚流滿面。不久,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。在行囊中,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,包裝得樸實而美麗。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,他用自己的雙手爲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……
故事到了這裏,就結束了。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。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。雖然短暫,卻是最爲關鍵的一個階段。從叛逆到理解,心才真正長大了。
爲什麼要叛逆?因爲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,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爲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。再也不是父母眼裏的小孩子了,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“棋子”了——存在。
隨着年齡的增長,孩子的身心發生着巨大的變化。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,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
。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,去支持、肯定、相信孩子,用“人性本善”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。
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,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。然而,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,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:能夠同情他的掙扎。期待他的成長。反而覺得萬分苦惱,深怕這種叛逆,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,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,於是就有了“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”的問題。
其實。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。孩子所面對的,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,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。在從前,他無法意識這種束縛與限制,就是意識到了也無力反抗。隨着年齡的增長,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,一個新的自我在迷濛中躍躍欲試。然而。成人的限制是那麼的嚴密和牢不可摧,而成長的力量又還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、心理和知識的束縛,這時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蛻變之苦,體會着前所未有的迷茫,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,目的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。
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。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——過度呵護所演變的壓制。 知否?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 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,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。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,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,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。
要知道,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。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。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,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,遠離家庭。所以,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,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。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。
家有青春期的孩子,許多父母都回感到煩惱無窮,因爲孩子大了,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。這時,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,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,有時甚至頂撞父母,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。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。
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,作爲父母,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“權威”來迫使孩子聽話,那麼,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,因爲時代在變化,孩子在成長,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。而“關心、理解”,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,回答“怎麼辦”的開始。
所以,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“父母”的架子,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,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。因爲“強權”解決不了問題,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。
一位家長有一個19歲的女兒,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,就是“我們是朋友”。“我一直覺得,女兒和我是處在平等地位的,相互信任,經常交流。”她說,“從小到大,女兒有什麼開心的、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告訴自己,包括學習、和同學交往等各個方面,甚至連有男生追求她,她都會告訴我。”
她告訴我,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,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,若事後想想是自己不對,錯誤地批評了女兒,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錯誤。
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,她從不會不經思索地拒絕。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,也會再慎重考慮之後,把它“當做一回事”的給予響應與討論,找出充分的理由,讓他明瞭您的看法
。
不僅如此,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徵求孩子的意見,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,也會認真傾聽並與她討論。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,也會用“我希望…”或“我建議…”至少要在“形式上”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,讓他有學習、思考、省悟的空間。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。
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,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,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,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願意充當小孩。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的支持與肯定,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之後,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,對其改正的態度始終抱持着肯定與支持。
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中,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爲另一個人的孩子,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。在成長的過程中,他也許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成熟條件,但並不能說是由於孩子不聽話所造成的。
有這麼一個故事,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,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:咋啦?家裏容不下你啦,好好給我呆着。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:“好啊!需要我幫什麼忙嗎?”誰知,結果卻恰恰相反,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,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。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。原因是,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,覺得在家裏也是沒有意思的,不如早些搬出去。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,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,父親不但沒有阻止,反而問他需要什麼,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,覺得其實在家裏也很好,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。
可見,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,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,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,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纔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!
但是要了解這一點,就要捨得放下父母的角色——“傳統的權威”。也只有暫時脫開了父母的角色,才能以一個“人”的態度去面對另一個“人”的掙扎。
也有許多父母擔心,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,任其爲所欲爲了呢?其實,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,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,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。有時,一個關心的問候,一句溫暖的話語,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受到約束。
由於孩子正在掙扎着長大,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,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,思想的啓發階段,所以最容易受影響。不幸的是,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,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,其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,更重要的是,我們把自己對他的影響力拱手讓人,造成其他不良影響有機可乘。
於是我們的孩子,在我們的不理解中漸行漸遠了。所以,面對孩子的叛逆,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象;並不是誰叛逆了誰,頂多只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“離開”我們而已。我們當然覺得痛苦,但憤怒則大可不必。如果,他走向正確的方向,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;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,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,陪他一塊爬起來。
暫時放下了父母的角色,我們並沒有什麼可失落的,因爲許久以前我們孕育的生命,終將遠離我們,獨立的生活。
手機閱讀:
發表書評: 第387章
「什麼?你說你們的表姐叫墨九狸?」白晴兒聞言忽然回頭問道。
「是……是的,白小姐,有什麼不對嗎?」丫鬟看到白晴兒的樣子一驚問道。
「她現在人呢?」白晴兒追問道。
「誰?白小姐你說誰?」丫鬟有些不解的問道。
「墨九狸。墨九狸現在人在那裡,帶我去見她!」白晴兒眼中閃過興奮的說道。
「表小姐昨天就離開了……」丫鬟看著白晴兒說道。
「離開了?去了那裡?」白晴兒聞言追問道。
「我們也不知道,我們只是下人!」那丫鬟剛想說什麼,另一個丫鬟機靈的開口說道,暗地裡給同伴使了個眼色。
白晴兒一顆心都在墨九狸三個字上,因此沒注意到兩個丫鬟的異常!
「我知道了,你們回去吧,我有事先去找我師父了!」白晴兒說完轉身離去。
看到白晴兒離開,兩個丫鬟覺得不對勁,立即朝著雨嫻閣而去,到了雨嫻閣,將白晴兒聽到墨九狸名字異常反應,告知了鄭雪嫻……
「你們是說那白小姐詢問九狸的名字,在聽到九狸名字時很反常?」鄭雪嫻皺眉看著兩個丫鬟問道。
「是的夫人,白小姐聽到表小姐名字時,反應很奇怪!就好像是她找了表小姐很久似的,得知表姐離開后,她就匆忙離去了!」丫鬟回想的說道。
「我知道了,你們兩個下去通知所有墨府的人,無論是誰詢問表小姐和小小姐的事情,都不得說出去……」鄭雪嫻想了想說道。
「是,夫人!」兩個丫鬟聞言退了下去。
鄭雪嫻轉身去了墨辰雨的書房,墨辰雨正在跟墨蕭逸商議事情,就看到妻子臉色不好的急忙趕來,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,擔心的問道:「雪嫻,你怎麼來了?有什麼事情嗎?」
鄭雪嫻直接走進來,反手將書房的門關上,這才看向父子二人說道:「是關於九狸的事情,剛才老祖宗派去伺候那帝前輩徒弟白小姐的丫鬟,過來跟我說……」
鄭雪嫻將兩個丫鬟的話,說了一遍給墨辰雨父子聽。